前沿研究

留置血管导管接头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3-04 10:29:37      浏览  次

作者:郭庚秀,钟小明,陈锦峰,林菁,熊自超(通信作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关键词〕导管接头;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消毒帽

〔中图分类号〕R31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76(2024)20-0160-05

基金项目:赣州市“科技 + 医疗”联合计划(2023LNS17119)

随着血管导管留置技术的广泛应用,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诊疗均次费用、延长平均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其中反复连接使用、操作频繁的留置血管导管接头是重要的微生物污染来源 [1]。为降低患者留置血管导管接头污染风险,提高导管接头消毒质量,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现对留置血管导管接头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现状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 48 h 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 VCAI 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发展中国家的 VCAI 发病率为 6.9‰ ~15.2‰ [2],我国为 4.0‰ ~ 9.8‰ [3],欧洲国家为 1.23‰ ~ 4.20‰ [4]。VCAI 是以血管导管腔内、腔外或血源性的方式诱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败血症和菌血症,增加患者病死率高达 25%,平均延长住院时间为 7 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5]

VCAI 病原菌主要来自附着在血管导管接头粗糙表面的微生物和穿刺点周围皮肤的细菌定植。导管接头是连接导管和输液器的输液附加装置,是输注药液或血液透析进出的通道,若对其清洁消毒不彻底,残留的药液、血痂或污渍就会附着在接头表面的螺纹凹陷处,导致致病微生物的定植及繁衍,成为 VCAI 病原菌的源头 [6]。我国 VCAI 防控指南 [1]要求,保持导管接头部位清洁,每次连接输注药液前应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多方位对接头横切面及侧面的螺纹口进行消毒,待完全干燥后方可输注;若接头内有血迹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6] 推荐采用氯己定 - 乙醇溶液、含碘消毒剂或 70% ~ 80%乙醇等消毒剂擦拭消毒接头,以减少 VCAI 的发生风险。因此,为确保导管接头最佳消毒效果,减少导管接头污染导致的 VCAI,连接使用导管接头前应按要求消毒。但采用何种消毒剂、如何擦拭消毒以及消毒时长等问题临床仍有争议。

2  传统消毒方法

2.1  ≥ 0.5% 氯己定 - 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氯己定又名洗必泰,属胍类表面活性剂型杀菌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及病毒均具有快速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且高效低毒,已广泛应用于皮肤黏膜、留置血管导管接头等的消毒 [7]。70%~ 80% 乙醇是醇类中应用最为常见的中水平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及亲脂类病毒具有杀灭作用。然而,单独使用氯己定或乙醇常因浓度、环境温度及湿度、微生物的类别等因素影响消毒效果。研究表明,相比单一使用氯己定或乙醇,氯己定 - 乙醇复合消毒剂具有显著的增效协同杀菌作用,其中最常用的为≥ 0.5% 氯己定 - 乙醇溶液,具备氯己定的持续杀菌作用和乙醇的快速消毒、干燥双重优势 [8-9]

郑小琴等 [10] 在使用无菌棉签沾不同浓度氯己定 - 乙醇溶液和 10% 聚维酮碘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中比较发现,随着氯己定浓度的增加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及 CRBSI 发病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 2.0% 氯己定 - 乙醇溶液的效果最佳。张巧萍等 [11] 通过比较 20 g/L 氯己定 - 乙醇溶液棉球和含有效碘 5 000 mg /L 聚维酮碘棉球在神经外科 ICU 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及导管维护中的消毒效果表明,氯己定 - 乙醇溶液消毒不仅显著降低导管接头处细菌检出数,且降低导管消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高姗等[12]通过比较无菌棉拭子沾湿75%乙醇、5 g /L 有效碘的聚维酮碘和 20 g /L 葡萄糖酸氯己定 - 乙醇 3 种不同消毒剂、不同消毒擦拭时间对导管接头的消毒效果显示,擦拭 5 s 均不能得到有效消毒,以葡萄糖酸氯己定 - 乙醇擦拭消毒≥ 15 s 效果最佳。

以上研究表明,氯己定 - 乙醇溶液在导管接头使用前擦拭消毒具备一定时长的持续杀菌作用和快速消毒、干燥的双重优势。但临床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浓度要求、清洁擦拭方法以及消毒时长的要求,其中以 2.0% 氯己定 - 乙醇溶液全方位清洁擦拭消毒导管接头时长 15 s 以上并待干的消毒效果最佳。

2.2  ≥ 0.5% 聚维酮碘擦拭消毒法

聚维酮碘是以碘为主要有效成分和表面活性剂载体络合而成的络合碘消毒剂,包括聚醇醚碘和聚维酮碘,其中聚维酮碘最常用。聚维酮碘稳定性良好,擦拭清洁去污消毒或冲洗消毒使用均较为方便,具有较长持续时间缓慢释放有效碘杀菌的作用。聚维酮碘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通透性,使消毒成分直接渗入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内,阻止 DNA 的转录复制,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正确使用≥ 0.5% 聚维酮碘可达到中等消毒水平,对除芽孢外的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以及亲脂类、亲水类病毒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主要应用于皮肤黏膜、采样瓶和部分医疗器械器具的表面擦拭清洁消毒 [13]。我国 CRBSI 防控技术专家共识推荐用于血管导管接头擦拭消毒的合适消毒剂主要为碘剂和聚维酮碘 [14]

聚维酮碘是一种不定型络合碘,虽然已克服游离碘着色不易褪色等缺点,但仍存在对导管接头粗糙表面凹陷缝隙处着色的缺陷。研究表明,安尔碘对导管接头消毒速干且无需脱碘,着色轻微且不明显 [15]。赵婷媛等 [16] 通过比较聚维酮碘医用棉签消毒 PICC 无针接头不同擦拭消毒时间表明,擦拭消毒15 s 的导管接头细菌污染率均显著低于 10 s 及 5 s 的污染率。范志敏等 [17]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含有效碘 5 000 mg/L 的聚维酮碘(活力碘)的无菌棉签对PICC 导管接头的顶端及周边擦拭消毒 3 次(间隔15 s/ 次)的菌落合格率分别显著高于消毒 2 次、1 次。周莉 [18] 研究结果显示,与使用棉签蘸 0.5% 聚维酮碘消毒导管接头相比,使用 0.5% 聚维酮碘纱块消毒接头能显著降低接头和导管前端的细菌定植,并降低 VCAI 发生率。

虽然≥ 0.5% 聚维酮碘存在着色缺点,但全方位用力清洁擦拭消毒≥ 15 s 待干或增加消毒次数,可显著降低接头表面的细菌定植。为确保导管接头消毒效果,临床使用导管接头前采用聚维酮碘擦拭消毒应注意以下要求,(1)采用含有效碘浓度≥ 5 000 mg/L 的聚维酮碘;(2)尽可能采用包裹性较好的聚维酮碘纱块全方位擦拭清洁消毒,采用无菌棉球擦拭应增加擦拭消毒次数;(3)全方位擦拭消毒时间大于 15 s 并待干。

2.3  70%~ 80% 乙醇擦拭消毒法

研究表明,乙醇的最佳消毒浓度为70%~ 80%,但因易挥发导致浓度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日常使用瓶装乙醇应注意及时加盖密闭保存等注意事项 [19]。国内外 VCAI 防控技术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用于导管接头的消毒剂中均包括70%~ 80% 乙醇 [1,9,14]。采用 75% 乙醇棉签清洁擦拭消毒导管接头或 75% 乙醇棉球包裹、揉搓法擦拭清洁消毒导管接头,或采用 70%~ 80% 乙醇消毒液浸渍的 1 次性棉片包裹、正反揉搓法持续擦拭清洁消毒接头。

临床导管接头消毒实践中常难以保证接头缝隙处聚维酮碘的干燥而影响消毒效果,而 75% 乙醇则消毒待干时间相对较短。研究表明,仅需用70% ~ 80%乙醇棉球或棉片全部包裹并用力以正反揉搓摩擦法清洁消毒导管接头≥ 15 s,1 次即可达到临床输注的使用要求 [20]。文雯等 [21] 研究报道显示,与使用 2%安尔碘棉签消毒相比,使用独立包装 75% 乙醇棉片消毒导管接头能显著降低消毒再污染率及耗材成本、缩短操作时间。郭丽娟等 [22] 研究表明,采用75% 乙醇棉片揉搓法消毒接头比用乙醇棉签擦拭消毒法能降低导管接头细菌定植率、静脉炎发生率。李莉等 [23] 通过比较 75% 乙醇棉片不同消毒方法(摩擦式、涂式、点涂式等)效果发现,采用摩擦式消毒方法可降低导管接头导致的 CRBSI 发生率。

综上,采用 70% ~ 80% 乙醇擦拭消毒导管接头需注意瓶装乙醇的开启效期、加盖密闭防挥发和浓度监测等,同时要注意导管接头擦拭清洁消毒时的包裹性、消毒方法和时长。乙醇棉球或棉片全方位包裹正反揉搓摩擦式擦拭消毒导管接头≥ 15 s 能较好地降低其表面细菌定植率和 CRBSI 发生率,确保消毒效果。

3  新型消毒方式

3.1  输液接头消毒帽消毒法

输液接头消毒帽主要由封口膜(铝箔)、接头外壳(PP 聚丙烯)、接头海棉(聚氨酯)和 70%异丙醇水溶液(异丙醇及纯化水溶液)或 75% 乙醇等消毒剂组成,可简称“消毒帽”“异丙醇帽(消毒剂为 70% 异丙醇)”或“乙醇帽(消毒剂为 70% ~ 80% 乙醇)”等 [24]。研究显示,与传统的含消毒剂棉签、棉球或棉片等用力机械摩擦消毒方式相比,消毒帽不仅具有一次性 75% 乙醇、异丙醇棉片的消毒优势,而且具有可缩短消毒时间、提高护士依从性、持续消毒等优点 [25]。刘娟娟等 [26]研究报道显示,异丙醇帽和Ⅱ型皮肤粘膜碘伏消毒液(爱尔碘)对 PICC 接头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银芳等 [27] 研究显示,与75% 乙醇擦拭消毒≥ 15 s 相比,采用异丙醇帽消毒连接接头使 CRBSI 发生率下降 5%。刘慧卿等 [28]通过比较消毒帽和乙醇棉片对留置针正压接头的消毒效果,发现消毒帽组的细菌菌落数(消毒后 4 h 和下次输液前)以及操作时间显著低于乙醇棉片组。潘丽芬等 [29] 通过荟萃分析消毒帽在减少 CRBSI 发生率方面的 9 篇文献,证实消毒帽的中位依从性高于机械摩擦手动消毒,可有效减少 CRBSI 的发生,但注入 75% 乙醇的消毒帽应慎用于新生儿或儿童。此外,武全莹等 [30] 对使用 1 次性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消毒帽的输液接头消毒效果不能完全替代 75% 乙醇棉片(尤其是输液间隔12 h 后),但消毒后 8 h 内能有效抑制输液接头表面细菌的定植生长。

2022 年美国学者修订的《急症医院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策略》[31] 认为,输液接头消毒帽虽然具有固定、防尘和持续消毒的优势,但无传统消毒方式手动机械擦拭清洁去除导管接头粗糙表面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的功能。

输液接头消毒帽具有消毒时间短、持续消毒等优点,消毒效果可靠,尤其是在消毒后能较长时间维持抑制接头表面细菌的定植生长,因此临床医护人员接受度较好,依从性高于机械摩擦手动消毒。临床使用消毒帽时应注意消毒时效为 8 h,输液间隔 12 h 后有必要采用传统消毒剂(碘伏、乙醇、氯己定 - 乙醇)手动机械擦拭清洁去除接头表面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污染物,两者配合使用可达到临床导管接头最佳消毒实践效果。

3.2  医用辐射消毒护帽消毒法

有研究报道,使用 285 nm 低功耗紫外线灯在0.5 ~ 1.5 cm 范围内照射 10 s 可用于血管导管接头的消毒 [32]。黄永强等 [33] 发明的医用消毒护帽主要由壳体、内壁围成容置腔、电磁波辐射装置等部件组成,其通过电磁波的辐射方式对导管接头的内部、横截面和外壳螺纹缝隙等处彻底照射消毒,不仅可避免消毒药液残留进入病患血管,而且可避免消毒药液溅沾医护人员皮肤。然而,由于医用辐射消毒护帽价格成本较高,目前尚未推广应用于临床。此外,医用辐射消毒护帽仅是彻底照射消毒,尚未解决导管接头表面残留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污染物问题。

4  总结与展望

留置血管导管接头消毒质量对于保障经接头输液安全和降低 VCAI 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全方位正确使用≥ 0.5% 氯己定 - 乙醇溶液、≥ 0.5% 聚维酮碘或 70%~80% 乙醇等传统擦拭消毒方式均能达到接头消毒要求,而且擦拭具备清洁去除附着在接头粗糙表面微生物的优势。而新型消毒方式接头消毒帽能有效保障消毒后 8 h 内的效果,具有持续消毒、物理固定防尘、缩短消毒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但其消毒效果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擦拭消毒方式。目前,国内外尚未见传统消毒剂用力擦拭清洁去污消毒联合消毒帽持续消毒对留置导管接头消毒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 0.5% 氯己定 - 乙醇溶液具备持续杀菌作用和快速消毒干燥的优势。70%~80%乙醇擦拭清洁消毒比聚维酮碘或安尔碘消毒导管接头具有一定的优势。医用辐射消毒帽虽然具有消毒时间短、持续消毒、依从性较好等优点,但目前尚未在临床推广,未来需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消毒工作理论上应遵循先清洁去污再消毒的原则,目前建议临床应依据传统消毒方式和新型消毒方式的各自特点,取其优点按临床需求分别应用于留置血管导管接头的消毒;未来研发具备传统消毒方式用力擦拭机械清洁去污和新型消毒帽持续消毒两者优点的消毒产品应是留置血管导管接头消毒方法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J]. 传染病信息,2021,34(4):289-290.

[2]Rosenthal VD. Device-associated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limited-resources countries: Fin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 (INICC)[J]. Am J Infect Control, 2008, 36(10): S171.e7-e12.

[3]Buetti N, Marschall J, Drees M, et al. Strategies to prevent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cute-care hospitals: 2022 update[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22, 43(5): 553-569.

[4]Tacconelli E, Smith G, Hieke K, et al. Epidemiology, medical outcomes and costs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Literature and registry-based estimates[J]. J Hosp Infect, 2009, 72(2): 97-103.

[5]Marschall J, Mermel L A, Fakih M, et al. Strategies to prevent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2014 update[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4, 35(7): 753-771.

[6]O'Grady PN, Alexander M, Burhs LA,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 Clin Infect Dis , 2011, 52(9): e162-e193.

[7]蔡莎莎,姚金兰 . 影响氯己定预防危重症病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效果的最佳证据总结 [J]. 循证护理,2023,9(2):234-240.

[8]陈羽,李飞,张春梅,等 . 醋酸氯己定与乙醇的协同杀菌效果 [J]. 微生物学杂志,2014,34(4):93-96.

[9]蒙景雯,茹喜芳,张欣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实践》摘译 [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24,39(3):190-192.

[10]郑小琴,袁亚琴 . 葡萄糖酸氯己定 - 乙醇消毒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J].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5):137-139.

[11]张巧萍,谢嫦嫦,木冬妹 . 不同消毒方法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维护中的应用效 果比较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0):745-747.

[12]高姗,敖娟,徐岷,等 . 三种消毒剂对无针输液接头消毒效果观察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6): 517-518.

[13]Lahnsteiner F. Effect of iodophor disinfection of nonhardened Salmo trutta eggs on their bacterial and fungus load[J]. Aquacu Res, 2017, 48(7): 3901-3909.

[14]洪涵涵,彭飞 .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系列解读之二 [J]. 上海护理,2019,19(12):1-5.

[15]李洪,黄杏,陈冰,等 . 透析前Ⅰ型安尔碘浸泡血液透析导管盖子对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作用 [J]. 中国血液净化,2018,17(8):542-548.

[16]赵婷媛,管立勋 . 葡萄糖酸洗必泰棉片在热带地区血液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外接无针接头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J]. 广西医学,2022,44(12):1429-1431,1436.

[17]范志敏,谭静 .PICC 肝素帽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次数不同的效果观察 [J]. 护理研究,2012,26(7):633.

[18]周莉 . 可来福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 [J]. 中外医疗,2014,33(13):107-108.

[19]宋江南,戴俊斌,陈贵秋,等 . 一种乙醇复方消毒液消毒效果研究 [J]. 实用预防医学,2023,30(10):1159-1163.

[20]Kaler W,Chinn R. Successful disinfection of needleless access ports:A matter of time and friction[J]. J Assoc Vasc Access, 2007, 12(3): 140-142.

[21]文雯,童丽灵,吴丹 . 无针输液接头两种消毒方式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9):235-237.

[22]郭丽娟,黄小亮,郭彩霞,等 . 改良无针接头维护方法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31-3632.

[23]李莉,张汝攒,雷琤,等 . 应用不同输液接头在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中的对比研究 [J]. 河北医药,2012,34(14):2212-2213.

[24]海南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输液接头保护帽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201910697002.3[P]. 2019-10-15.

[25]容毓,林玉英,宋晔莹,等 . PDCA 在优化无针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消毒效果监测流程中的应用 [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50(06):110-112.

[26]刘娟娟,刘志华,刘晓伟,等 .PICC 置管后正压接头应用导管消毒连接器的效果评价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S1):287-290.

[27]管银芳,王玲,俞庆云 . 输液接头消毒帽对减少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作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3):113-115.

[28]刘慧卿,田馨怡,钟蓉,等 . 一次性消毒帽在留置针正压接头消毒中的应用 [J]. 护理学杂志,2019,34(22):47-49.

[29]潘丽芬,谭淑芳,邱逸红,等 . 消毒帽在减少中心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评价 [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19(3):344-349.

[30]武全莹,孙超,王蕾,等 . 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性分析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3):4551-4555.

[31]Niccolò B, Jonas M, Marci D, et al. Strategies to prevent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cutecare hospitals: 2022 Update[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22, 43(5): 553-569.

[32]Xin Y, Fang L, Hongchi Z, et al. A simulation study on enhancing sterilization efficiency in medical plastics through gamma radiation optimization[J]. Sci Rep, 2023, 13(1): 20289.

[33]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医用消毒护帽:CN201621014000.8[P]. 2017-06-27.

内容来源于《医疗装备》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系统

本系统为《医疗装备》唯一投稿平台,以方便作者在线投稿、查询、缴费等;《医疗装备》未授权其他任何单位、个人进行网站建设或收稿、收费等行为!

官方信息

  • 欢迎关注《医疗装备》官方公众号

《医疗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1-2017
ylzbzz.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7008523号-1   网站构建:Blov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