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

CT 与 MRI 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24-12-13 09:58:58      浏览  次

作者:胡清华,汪康胜,李俊

单位:江西省乐平市中医医院 (江西乐平 333316)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CT;MRI;影像学特征;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24)16-0042-04

膝关节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生理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若受到外力撞击,易导致膝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膝关节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加剧膝关节局部疼痛,甚至产生进行性膝关节功能障碍 [2]。目前,关节镜检查为临床诊断膝关节损伤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但因关节镜为有创检查,若操作不当,则会对患者膝关节局部造成较大损伤,导致部分患者接受度较差,加之基层医院关节镜普及率不高,进一步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局限 [3]。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MRI 及 CT 检查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4]。但目前临床关于CT 与 MRI 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尚无统一结论。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较 CT 与 MRI 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9 月于医院就诊的88 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男 50 例,女 38 例;年龄24~80 岁,平均(50.63±3.57)岁;体质量 52.34~78.98 kg,平均(65.68±4.20)kg;受伤至入院时间1 h ~ 6 d,平均(2.58±0.34)d;膝关节损伤病变位置:右侧 48 例,左侧 40 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膝关节活动受限、肿胀、疼痛;均为单侧发病;均行 CT 及 MRI 检查;所有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膝关节发育异常;骨质疏松及骨质疾病;膝关节手术史;碘造影剂过敏;影像检查禁忌证。

1.2  方法  

(1)关节镜检查:采用 STORZ 生产的 28731BWA 关节镜系统,患者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根据损伤位置选择适当入路置镜探查,患膝半月板、韧带的形态学特征,确定出现膝关节损伤。(2)CT 检查:采用 64 排螺旋 CT[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TSX-303A] 扫描仪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处放置扫描架,使得胫骨长轴和台面齐平,将膝关节垫高。扫描参数:管电流 300 mA,层间隔 5 mm,层厚 5 mm,管电压 120 kV。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3)MRI检查:采用 1.5 T MRI 扫描仪(美国 GE 公司生产,型号:SIGNA Creator)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保持膝关节弯曲并外展,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确保膝关节完全扫描。扫描参数:层厚 4 mm,重复时间 3 500 ms,FOV 为 180 mm×180 mm,激励 3 次,恢复时间 80 ms;冠状位下 FSE-T1WI 扫描参数设置:层厚 4 mm,恢复时间 9 ms,重复时间 540 ms,激励 3 次,FOV 为 180 mm×180 mm;冠状位 PD-T2WI 扫描参数设置:层厚 2 mm,翻转角度 90°,恢复时间 25 ms,FOV 为 180 mm×180 mm,激励2 次;矢状位下 FS-SPGR-T1WI  扫描参数设置:层厚 2 mm,重复时间 38 ms,恢复时间 6.9 ms,FOV为 180 mm×180 mm,激励 1 次,翻转角度 20°。本研究由 2 位副主任医师阅片,结果一致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结果。其中, CT 阳性的诊断标准 [3]:膝关节韧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及水肿,边缘毛糙、关节腔内脂肪间隙结构不清,韧带 CT 值明显降低;韧带连续性中断,多个平面上无法完整的观察韧带走行,中断处密度明显减低,若合并出血时密度明显增高。MRI 阳性的诊断标准 [4]:半月板内部存在较高的斑点状或结节状信号影,半月板关节面或关节缘均被累及,为Ⅰ度;半月板内信号呈线性增高,并累及关节面,为Ⅱ度;半月板内信号影呈现不规则或线性改变,且形态改变明显并累及半月板关节缘,为Ⅲ度。(2)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2 种检查方法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及一致性。设总例数为 n、真阳性为 a、真阴性为 d、假阳性为 b、假阴性为 c,准确度 =(a+d)/n,灵敏度 =a /(a+c),特异度 =d /(b+d),阳性预测值 = a /(a+b),阴性预测值 = d /(c+d);(3)分析 CT、MRI 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应用 Kappa 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 0.4 为一致性差,> 0.4 ~ 0.6 为一致性一般,> 0.6 ~ 0.8 为一致性较高,> 0.8 为一致性极好)。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结果比较

88 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镜检查阳性率为 82.95%,CT 检查阳性率为 70.45%,MRI 检查阳性率为 81.82%,见表 1。

2.2  CT、MRI 检查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一致性分析

MRI 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表 2。Kappa检验显示,MRI 检查与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良好(Kappa= 0.883,P= 0.000),CT 检查与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 = 0.409,P= 0.000)。

表 1 CT、MRI 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结果(例)

表 2 CT、MRI 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2.3  影像学特征   

(1)CT 检查:62 例阳性患者中检出半月板损伤 26 例,CT 显示形态变化明显,伴有碎骨片及边缘光滑度缺失;16 例韧带撕裂患者可见膝关节肿胀明显,韧带明显挛缩,韧带中断处密度显著较低;11 例后韧带损伤患者中病变处密度下降明显,脂肪间隙模糊,韧带增厚;前交叉韧带损伤 9 例。(2)MRI 检查:检出半月板损伤 30 例,T2WI序列中半月板呈现线条状、椭圆形、球状信号影;15 例韧带撕裂患者中小部分患者表现出异常信号,且分布不均,但存在较好的韧带连续性;前交叉韧带患者 12 例,后交叉韧带患者 15 例,MRI 扫描均可见韧带明显增厚,边缘呈波浪样起伏,T1WI 、T2WI 序列成像呈现稍高信号或高信号,且韧带形态较完整。(3)典型病例:MRI 检查显示右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积液。临床诊断为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关节不稳。见图 1、图 2。

图 1 右膝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关节不稳

图 2 右膝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关节不稳

3  讨论

膝关节运动及负重功能较强,一旦受到暴力冲击,导致膝关节、损伤,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5]。因此,尽早明确膝关节损伤诊断尤为重要。以往采用关节镜检查有助于有效观察膝关节损伤程度、范围等 [6],但关节镜检查为有创操作,且检查期间存在视野盲区,无法对微小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造成部分患者接受度较低,使其在临床应用受限 [7-8]。因此,选择一种诊断准确度高、图像清晰的检查方法用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CT 检查利用图像三维重建的方式显示膝关节损伤,如观察关节腔内的骨性游离体情况,同时明确髌骨位置、形态、软骨完整性等信息,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9]。CT 还可提高膝关节滑膜病变及半月板损伤检出率,显著降低对膝关节损伤诊断的误诊率及漏诊率 [10]。但对于存在隐匿性损伤或膝关节合并韧带或半月板损伤时,行 CT 检查易出现漏诊现象,从而影响病情判断 [11]。而 MRI 检查对肌腱、肌肉等不同软组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具有分辨率高、成像清晰等特点,与 CT 扫描比较,能清晰显示出血、水肿等情况,加之 MRI 属无创检查,用于诊断软骨损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对膝关节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一致性诊断优于 CT 扫描(P < 0.05),说明 MRI 检查对膝关节损伤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原因为,MRI 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膝关节损伤提供更加立体的三维图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膝关节损伤区域行进一步观察,有助于显示半月板、膝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结构,且 MRI 检查分辨率、清晰度均较高,较好的实现多平面、多参数成像,同时在对各平面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得清晰的膝关节扫描图像,对于判断膝关节损伤的程度及位置具有重要作用 [14-15]

综上所述,膝关节损伤诊断中 CT 及 MRI 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 MRI 检查应用价值更高,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为单中心研究,且未对 CT 及MRI 联合检查鉴别诊断膝关节损伤进行探讨,故在后续研究中需扩大研究样本量,实施多中心研究,同时采用联合检查的方式探讨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单鑫华 . MSCT 和 MR 在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1):58-59.

[2]Zhang Y, Wang R, Hu J,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computed topography (CT) analysis of Schatzker type IV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reveale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injury beyond varus deforming force[J]. Injury, 2022, 53(2): 683-690.

[3]刘晓峰 . MRI 与多层螺旋 CT 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 [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4):118-120.

[4]Jena A, Goyal N, Rana P, et 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orpho-metabolic changes in bone cartilage complex of knee joint in osteoarthritis using simultaneous 18f-naf pet/mri-a pilot study[J]. Indian J Radiol Imaging, 2023, 33(2): 173-182.

[5]卢新莉,张洪伟 . MRI 与 MSCT 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8):1445-1448.

[6]何超,王旭 . 1.5T 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J]. 实用医技杂志,2020,27(1):37-38.

[7]钟小玲,吴仁华,邱小康,等 . MRI 和多层螺旋 CT 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准确率 [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75-76.

[8]Ye QL, Li J, Hou JD, et al. Comparis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occult fracture of knee joint with meniscus and ligament injury[J].Zhongguo Gu Shang, 2022, 35(10): 967-970.

[9]云波 . 磁共振成像与 CT 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101-103.

[10]赵国生,高长青,刘兆伟,等 . 磁共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分析 [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7):1214-1217.

[11]D'Hooghe P, Grassi A, Villa FD, et al. The injury mechanism correlation between MRI and videoanalysis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with an acute ACL knee injury reveals consistent bone bruise patterns[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3, 31(1): 121-132.

[12]潘悦 . 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4):322-324.

[13]钟山,苏晓岚 . 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不完全性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8):105-107.

[14]Wang Y, Li Y, Huang M, et al.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n automatic meniscus injury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dual-mod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adiomics of the knee joint[J]. Comput Math Methods Med, 2022, 2022: 2155132.

[15] 王坤 . 膝关节损伤中 MSCT、数字化 X 线联合应用的诊断评估价值比较研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3):167-169.

内容来源于《医疗装备》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系统

本系统为《医疗装备》唯一投稿平台,以方便作者在线投稿、查询、缴费等;《医疗装备》未授权其他任何单位、个人进行网站建设或收稿、收费等行为!

官方信息

  • 欢迎关注《医疗装备》官方公众号

《医疗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1-2017
ylzbzz.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7008523号-1   网站构建:Blov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