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

3.0T 磁共振成像在肝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4-04-02 09:55:29      浏览  次

作者:曹礼杭,王建文,许凯华,丘洪林(通信作者)

单位: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关键词〕3;0T;磁共振成像;肝癌;癌症分期;诊断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24)04-0018-05

肝癌好发于上皮或间叶组织,发病主要与黄曲霉毒素、乙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因素有关。早期肝癌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当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消瘦、肝区疼痛等 [1]。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已加重,错失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从而缩短患者生存期。因此,需尽早筛查和确诊肝癌,对其分期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流行病学报道显示,肝癌患者发病年龄出现前移趋势,且多见于男性,晚期肝癌患者比例逐渐升高 [2]。计算机断层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手段均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患者分期诊断。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分辨力高、图像清晰,但辐射量大,存在一定风险。超声虽能清晰显示肝脏解剖结构,但受肥胖、肠腔气体等因素干扰,导致诊断准确度较低 [3]。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3.0T 磁共振逐渐被应用于肝癌诊断。相比于常规 1.5T 磁共振,3.0T 磁共振的图像分辨率更高、检查时间较短、成像功能更多,可更仔细、清晰地观察微小病变,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不仅可显示肝癌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情况,还可清晰显示小分支血管结构 [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 3.0T 磁共振成像在肝癌患者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76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55 例,女21 例;年龄 38~88 岁,平均(55.23±9.88)岁;长期酗酒 50 例,无酗酒习惯 26 例;病程 1~35 个月,平均(7.92±2.43)个月。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相关资料齐全;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单侧发病。排除标准:继发性肝癌或肝癌切除术后病情复发;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患白血病或地中海贫血;查体不配合或无法配合。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 Ingenia 3.0T CX 磁共振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先行常规 T1、T2 加权序列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视野 40×30、重复时间 260 ms、回波时间 2.0 ms、层距 2 mm、层厚 5 mm。常规扫描后,施以动态增强成像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重复时间 2.63 ms、回波时间 0.95 ms、视野 380×309、层距 2 mm、层厚 4.5 mm。肘静脉注射钆贝葡胺注射液(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54702, 规格:15 ml‥7.935 g),注射剂量为 0.1 mmol/kg(相当于 0.2 ml/kg),先以 3.0 ml/s 速率注射 15 ml 钆贝葡胺注射液,再以相同速率注射 0.9% 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实施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时间为 2~3 s,空间分辨力为 1.4 mm3 ×1.4 mm3 ×1.4 mm3 。增强扫描过程中,引导患者屏气使呼吸检测基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采用工作站分析磁共振影像数据,由 2 名临床工作 5 年以上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共同给出统一结论,若出现分歧,则由上级医师给出最终结论,着重分析病灶与周围组织、血管的解剖结构关系,并绘制信号强度曲线,包括线型(早期信号强化,并持续上升)、平台型(早期强化,后持续降低且保持平稳)、流出型(早期信号强化,中后期信号强度减弱)、环状(无明显强化)。

1.3  观察指标

肝癌病理分期诊断标准:癌症病灶最大直径在 2 cm 及以下,病灶局限于肝脏内为 T1 期;癌症病灶最大直径 > 2 cm,且局限于肝脏内为 T2 期;癌症病灶已超过肝脏,未累及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轴为 T3 期;癌症病灶已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出现不可切除原发肿瘤为 T4a 期;病灶蔓延至腹腔轴,恶性肿瘤无法切除为 T4b 期。

肝癌磁共振分期诊断标准:单个结节直径在2 cm 及以下,无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远处转移为 T1 期;单个结节直径在 2 cm 及以下,存在血管侵犯,或多个结节直径 > 2 cm,局限 1 叶,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血管侵犯为 T2 期;单个或多个结节直径 > 2 cm,局限 1 叶,侵犯血管,或多个结节直径在 2 cm 及以下,局限 1 叶,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血管侵犯,但无远处转移为 T3 期;有多个结节,超过 1 叶,或已侵犯除胆囊外的邻近脏器,或病灶侵犯肝静脉和门静脉的主要分支,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为T4a 期。存在多个结节,超过 1 叶,侵犯血管,出现淋巴结远处转移为 T4b 期;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 3.0T 磁共振成像对肝癌分型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肝癌分型包括块状型肝癌、结节性肝癌、小肝癌、弥漫型肝癌。比较不同 b 值(b 值是衡量磁共振成像中弥散效应的因子,b 值越大,弥散梯度越大、信号越强,弥散功能检测能力就越强,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也会更加清晰,因此检查的敏感性也就越高)下病灶区和正常肝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 Kappa 检验:Kappa 值为 1,代表判断结果完全一致,精确度最高;Kappa 值为 0.8 ~ < 1.0,代表一致性极强;Kappa 值为 0.6 ~ < 0.8, 代 表 一 致 性 较 强;Kappa 值 为0.4 ~ < 0.6,代表一致性中等;Kappa 值为 0.2 ~ < 0.4,代 表 一 致 性 较 弱;Kappa 值 为 0 ~ < 0.2, 代 表 一致性极弱;Kappa 值为 -1,说明 2 次结果完全不一致;Kappa 值 = 0,说明结果是完全随机分类;Kappa值 <0,说明结果倾向于随机分类。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T 磁共振成像对肝癌分期的诊断价值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T1、T2、T3、T4a、T4b 期的肝癌患者分别为 30、20、16、6、4 例;3.0T 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显示,T1、T2、T3、T4a、T4b 期的肝癌患者分别为 29、19、18、6、4 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3.0T 磁共振成像对肝癌分期的诊断准确度为 86.84%(66/76);与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appa = 0.912,P= 0.000),见表 1。

表 1 3.0T 磁共振成像与术后病理对肝癌分期的诊断结果比较(例)

2.2  3.0T 磁共振成像对肝癌分型的诊断价值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块状型肝癌、结节性肝癌、小肝癌、弥漫型肝癌的患者分别为 26、27、18、5 例;3.0 T 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块状型肝癌、结节性肝癌、小肝癌、弥漫型肝癌的患者分别为 27、25、17、7 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3.0T 磁共振成像对肝癌分型的诊断准确度为 88.16%(67/76);与术后病理分型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appa = 0.903,P= 0.000),见表 2。

表 2 3.0T 磁共振成像与术后病理对肝癌分型的诊断结果比较(例)

2.3  不同 b 值下患者正常肝区与病灶区的 ADC 比较

b 为 300、800 s/mm2 时,病灶肝区的 ADC 小于正常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

表 3 不同 b 值下病灶肝区与正常肝区的ADC 比较(s/mm2x ±s

注:ADC 为表观弥散系数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癌症早期及时采取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把握治疗黄金期,可尽快切除病灶,避免癌细胞转移而加重病情,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5-6]。若病情加重,可增加癌细胞转移风险,损害周围脏器,扩大癌变范围,进而增加治疗难度,同时亦会增加病死风险。因此,需尽早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预后。但临床治疗肝癌患者需根据分期、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故有效、准确诊断肝癌患者不同病灶分期、分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8]。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方式观察病灶位置、大小、血管受侵犯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上述情况,综合判定病灶不同分期。计算机断层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常用于诊断肝癌的影像学技术,可判断病灶不同分型,但对病理分期的诊断还不够准确,还需采取更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提高肝癌患者不同病灶分期的诊断准确度 [9-10]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3.0T 磁共振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腹腔癌症疾病诊断。3.0T 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可全方位呈现病灶与周围相邻器官间的关系,便于临床及时发现病灶转移和组织器官受累情况,同时也可显示病灶周围血管受侵犯程度,有利于准确判断病灶位置、癌细胞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11-12]。此外,在肝癌诊断中,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软组织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通过多期扫描,还可获得多组不同时相的病灶影像,以全面反映肝癌组织血液循环情况,从而可提高诊断灵敏度。本研究采用 3.0T 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分期,结果显示,3.0T 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T1、T2、T3、T4a、T4b 期的肝癌患者分别为 29、19、18、6、4 例,诊断准确度为 86.84%;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appa = 0.912,P= 0.000)。此研究结果与仇志亮 [13] 的研究结果 [ 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分期结果与金标准具有极强一致性(Kappa = 0.908,P= 0.000)] 类似。由此提示,3.0T 磁共振成像可准确诊断肝癌分期,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医师可据此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为,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多通道成像方式,通过检测肝癌病灶内水分子扩散程度,可反映内部细胞功能状态,亦有利于判定病灶内出血、囊变情况。同时,磁共振扫描具有多平面成像、多参数分析的功能,对软组织分辨力较高,不仅可清晰显示肝组织解剖结构和血供情况,还可呈现肝细胞癌变病灶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的关系,有利于判断癌变程度 [14-15]。采用 3.0T 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信号分辨力,在注射造影对比剂后,还可增强微小病灶信号强度,使癌变肝组织与周围组织的信号表现形成显著差异,从而可全面、清晰地呈现肝癌病灶大小、受侵犯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效鉴别诊断肝癌不同分期[16]。3.0T磁共振成像还可显示肝癌组织强化程度和方式,以判断病灶分期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3.0T 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块状型肝癌、结节性肝癌、小肝癌、弥漫型肝癌的患者分别为 27、25、17、7 例;对肝癌分型的诊断准确度为 88.16%;与术后病理分型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appa = 0.903,P= 0.000)。分析原因为,块状型肝癌和弥散性肝癌影像特征均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晰、形状不规则、信号欠均匀,单纯依靠影像学特征无法分辨 2 种肝癌分型,而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鉴别肝癌分型。在增强扫描中,块状型肝癌在磁共振扫描中表现为 T1 加权序列成像呈低信号,T2 加权序列成像呈高信号;弥漫型肝癌 T1 加权序列成像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 加权序列成像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此外,结节性肝癌与小肝癌患者影像特征表现为病灶形状规则、边界清晰、信号均匀,从影像学特征方面分析,此 2 种肝癌分型与块状型肝癌、弥漫型肝癌较好鉴别,但此 2 种肝癌类型较难鉴别。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发现小肝癌 T1 加权序列成像表现为低信号,T2 加权序列成像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结节性肝癌 T1 加权序列成像表现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 加权序列成像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 [17-18]。根据动态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度可全面、准确鉴别诊断肝癌不同分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 b 值下病灶肝区的 ADC小于正常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磁共振 ADC 可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指标。分析原因为,肝癌患者病灶周围区域的毛细血管具有较强的通透性,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钆贝葡胺注射液在通透性高的毛细血管壁中逐渐渗入病灶周围组织间隙,增加局部血容量,使磁共振信号增强,从而可有效判断肝癌病灶位置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此外,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病灶组织受损较严重,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显著缩小,导致癌组织异常生殖分化,改变间质成分与腺泡结构,使其结构不规则,影响水分子活动,最终降低ADC[19-20]。因此,通过采用磁共振检查,根据信号强度不仅可鉴别诊断癌变肝区和正常肝区,还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3.0T 磁共振成像可准确诊断肝癌分期、分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曦,钟国超,龚建平 . 肝细胞肝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7(3):202-206.

[2]林艳苹, 周永春,张强,等 . 云南地区 2005 年 至2014 年原发性肝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6):606-611.

[3]李冰,刘俊启,张媛媛,等 . 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参数特点比较 [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6(6):805-808.

[4]张见增,胡海东,李勇武,等.微小肝癌1.5/3.0T MR 不同序列信号演变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2):261-265.

[5]李珮绮,寇莹,江骁,等 . 肝癌淋巴结转移18F-FDG与 Al 18F-NOTA-FAPI-04 PET/CT 显 像1例 [J]. 肿瘤影像学,2023,32(1):83-85.

[6]王冲,程石 . 当前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热点分析 [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8(1):1-4.

[7]王俪橦 . 双源 CT 双能量虚拟平扫在原发性肝癌的应用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1,19(1):104-106.

[8]孟兆伟,宋红涛,王洪涛 . MRI 联合血清 MIF、miR-1203 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实用癌症杂志,2020,35(7):1114-1118.

[9]张轴,陈文,周选明 . 高场强核磁共振和 CT 与小肝癌疾病检出率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研究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3):95-98.

[10]王海筠,吴景玲,吕晓娟,等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及肿瘤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 [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3):536-540.

[11]蒿景龙,于建奇,赵丹蕾,等 . DCE-MRI 功能成像参数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2):161-163.

[12]刘巧遇, 王璐娜, 汤光宇, 等 . USPIO 动态增强MRI 评价小鼠原位肝癌血流动力学研究 [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10):1806-1810.

[13]仇志亮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J]. 当代医学,2022,28(12):95-97.

[14]赵俊苹,李红,刘昊沅,等 . 磁共振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定量诊断与分期中的研究进展 [J]. 磁共振成像,2021,12(12):112-114,117.

[15]胡云涛,黄小华,刘念,等 . 影像组学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44(1):76-80.

[16]梁梓南,杨薇 . 超声影像组学在肝脏病变的诊断应用进展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12):460-466.

[17]何泽明,韩冬,于楠,等 . 磁共振成像对肝纤维化诊断及分期的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2):1-3.

[18]恽佳,徐丽娜,白尔青,等 . DWI 成像特点与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疗效及复发检出率的关系研究 [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6):980-985.

[19]戎梅,赵伟 . 肝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特征 [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4):149-152.

[20]何承峻,杨小丁,陈海洋.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缺氧诱导因子 -1α 水平的关系 [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6):969-973.

内容来源于《医疗装备》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系统

本系统为《医疗装备》唯一投稿平台,以方便作者在线投稿、查询、缴费等;《医疗装备》未授权其他任何单位、个人进行网站建设或收稿、收费等行为!

官方信息

  • 欢迎关注《医疗装备》官方公众号

《医疗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1-2017
ylzbzz.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7008523号-1   网站构建:Blov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