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售后服务成医疗器械下一风口,医院设备整体托管或成趋势

发布日期:2019-01-18    浏览次    来源:医疗装备杂志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内变革不断、政策频出;不仅如此,医院不仅可以被托管,医院还在压缩供应商数量、以量换价,压低药品耗材价格,努力降低药占比、耗占比;特别是在两票制政策的席卷下,80%以上的中小型医用耗材配送企业面临转型的局面或直接被淘汰出局。纵观全行业,在残酷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下,洗牌格局已定,下一个风口将在哪里?

中国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的现状

目前,中国有2万多家医院,在大多数三甲医院,设备科的工作人员数量一般在10人左右,全权负责小到电脑、打印机的维修,大到CT、直线加速器等复杂仪器故障的报修。以一个设备资产5亿元左右的医院计算,平均每个设备科人员管理的设备规模超过5000万元;另外,由于厂家掌握着核心技术、零配件的供应权,医疗设备的售后维修多数情况也被厂家包揽,在维修费用上医院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在人手不足,经费有限,技术薄弱的情况下,医院80%的钱只能投入到20%的高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保上,而其余80%的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只能草草了事。

国家政策规范行业秩序,第三方维修机构迎来发展好时机

近几年来,随着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厂家的技术崛起,厂家一边进行战略结盟,将设备质量做优,价格做低,占据市场;另一边与第三方医疗设备维修机构形成战略联盟,以服务开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使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大鳄不仅医疗市场份额出现一定的萎缩,维修市场上也折损不少。

如果说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结盟可以抱团取暖,那么2016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则让那些单打独斗的第三方看到了希望。《办法》针对医院采购医疗器械渠道不规范,索证索票工作不严谨,忽视对医疗器械的维修的问题,督促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建立并执行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从产业的顶层设计上打破垄断,进一步明确了第三方售后服务公司来承担医院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合法地位,使得第三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迎来发展时机。

第三方医院设备资产整体托管是未来发展趋势

过去,医院要与每个大型设备的维修商分别签订维修合同,管理成本非常高,而整体托管的方式首先就为医院降低了10%的设备管理成本;另外,托管方因拥有了更多的被托管方(医疗机构)而在设备的采购环节拥有更多的谈判权,更容易争取到更低的采购价格;更重要的是整体托管改变了医院和第三方维修公司过去的价格博弈局面,两者因此有了一致的目标: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频次。

医院设备资产整体托管其实是对医院医疗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效率化、专业化管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涉及设备保养维修、医院设备选型、设备应用培训、新项目开展、设备更新换代、设备租赁等多业务。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减轻医院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的压力,释放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的运营效率,因此,整体托管方式将实现的是一个既让供需方双赢,又促进行业发展,实现人民享受安全医疗的多赢局面。

投稿系统

本系统为《医疗装备》唯一投稿平台,以方便作者在线投稿、查询、缴费等;《医疗装备》未授权其他任何单位、个人进行网站建设或收稿、收费等行为!

官方信息

  • 欢迎关注《医疗装备》官方公众号

《医疗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1-2017
ylzbzz.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7008523号-1   网站构建:Blov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