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3-10-27 10:03:14      浏览  次

作者:王奕阳,王玮玮

单位: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医学影像科 (福建厦门 361000)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23)01-0098-0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指脑血流量减少所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组织损伤,ICVD 具有较高的发 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 [1-2]。故早期发现并准确诊断 ICVD,有利于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 率、致死率。目前,影像学技术为诊断 ICVD 的重 要手段,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ASL)技术作为一种脑组织血流灌注方式,采用 新型三维容积扫描技术,具有简便易行、无创等优 点,可对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进行评估 [3-4]。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 3D-ASL 技术 在 ICVD 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颅脑磁共振 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 断 ICVD 结果进行比较,以为 ICVD 诊断方法的选取 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 2020 年 1 月 至 2021 年 12 月 期 间 于 我院治疗的 78 例 ICVD 患者作为 ICVD 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 70 名作为对照组。ICVD 组男 45 例,女 33 例;年龄 44 ~ 79 岁,平均(60.39±5.33)岁;其中脑梗死 42 例,包含小面积脑梗死(梗死面积 < 3 cm2 )28 例和大面积脑梗死(梗死面积≥ 3 cm2 )14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36 例。对照组男 40 名,女 30 名;年龄 42 ~ 78 岁,平均(59.86±5.27)岁。两组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具有 ICVD 的临床症状,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确诊;无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排除标准:存在癫痫病史;存在脑部病史或脑部手术史;服用相关药物,对脑组织血流有影响;精神行为异常,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1.2.1  扫描设备及参数

两 组 均 采 用 GE Signa 3.0T 磁 共 振 扫 描 仪 检查,8 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常规检查包括 T1WI、T2WI、T2-FLAIR 等扫描序列。颅脑 MRA 扫描参数:三维时间飞跃法(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3D-TOF),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为 216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为 3.45 ms,重建矩阵为320×192,扫描层数为 180 层,层厚为 0.6 mm,20%重叠,采集 1 次信号,扫描时间为 254 s。3D-ASL扫描参数:TR 为 4 351 ms,TE 为 10 ms,扫描层数为 30 层,层厚为 5 mm,视野为 192 mm,激励次数为 3 次,扫描时间为 263 s。

1.2.2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向 GE MR ADW4.6 工作站传输 3D-ASL 原始图像,采用 Functool 处理生成彩色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像,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值进行测量,对侧 ROI 采用镜像方法勾勒,对各区域的 rCBF 值进行测定,其中 rCBF 比值(被观察脑区 rCBF 值 / 对侧相应脑区 rCBF 值)< 0.80 为灌注减低,在 0.80 ~ 1.20 为灌注正常,> 1.20 为灌注增高;3D-TOF 原始资料采用 3D 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进行重建处理,记录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

1.3  评价指标

(1)分析两组 3D-ASL 脑血流灌注情况。(2)计算 3D-ASL、颅脑 MRA 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3D-ASL 脑血流灌注情况比较

ICVD 组灌注减低占比高于对照组,rCBF 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3D-ASL 脑血流灌注情况比较

注:3D-ASL 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ICVD 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CBF 为相对脑血流量

2.2  3D-ASL、颅脑 MRA 诊断符合率比较 

3D-ASL 诊断 ICVD 符合率及小面积脑梗死符合率均高于颅脑 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D-ASL 与颅脑 MRA 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符合率、TIA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3D-ASL、颅脑MRA诊断符合率比较[例(%)]

注:3D-ASL 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A 为磁共振血管成像,TIA 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 ICVD 患者的原则主要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溶栓治疗是恢复血流的重要措施之一 [5-6]。目前 DSA 为诊断血管形态异常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操作,且检测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7]。脑灌注成像技术已被用于 ICVD 患者的检查,可对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还能够评估脑血流量、脑组织灌注异常时间及脑动脉狭窄情况,以便于临床诊治 [8-9]

颅脑 MRA 作为一种无创性质的血管成像技术,在磁场激励脉冲作用下,依据血流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效应,参考周围静止的机体组织物象,依据流动的血液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显示,观察血管内结构,对颅内血流速度及方式进行评估,反映血管功能 [10-11]。3D-ASL 技术是由 Detre 等于 1992 年提出,将人体内水作为自由弥散的内在示踪剂,对成像平面上游血液进行标记,待标记血流进入 ROI 血管后,开始采集图像,比对标记前后采集的图像,进而可反映组织的灌注成像 [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ICVD 组灌注减低占比高于对照组,rCBF 比值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ICVD 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组织缺血出现有关。目前主要采用 Adamas 分类法测量脑梗死的面积,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是指梗死面积≥ 3 cm2 且累及两支大血管主干的供血区。本研究结果显示,3D-ASL诊断 ICVD 符合率及小面积脑梗死符合率均高于颅脑MRA,提示 3D-ASL 可提高 ICVD 检出率及小面积脑梗死检出率。3D-ASL 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准确定位信号,采集信号的质量及速度均较高,且无需注射对比剂,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脑白质及脑灰质不同血流分布,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14-15]。此外,3D-ASL扫描时间短且可多次扫描,可对全脑组织血流灌注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评估患者治疗后脑组织血流灌注恢复情况,显示异常灌注区范围及部位,为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16-18]。但本研究中仅纳入78 例 ICVD 患者,样本量较小,为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数据,还有待临床深入分析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3D-ASL 技术在 ICVD 患者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为 ICVD 患者诊断方式的选取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3D-ASL 技术有利于为 ICVD 患者提供可控的脑血流灌注信息,提高 ICVD 诊断符合率,为 ICVD 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恒,周盼妍,谢培凯,等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 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与 CTA 诊断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2018,15(8):14-18.

[2]赵慧强,陈旭,刘洪阳,等 .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一站式完成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1,29(3):154-158.

[3]魏亚军,王婉,徐靖媛,等 .3D-ASL 灌注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1,19(3):16-19.

[4]梁高,余薇,宫宁,等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与磁敏感加权血管造影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1):44-48.

[5]乐发庭,胡隆尧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评估 [J]. 河北医药,2018,40(1):37-40.

[6]曹光宇,罗勇 . 单纯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4):402-405.

[7]张淑秀,郭斌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26(4):225-228.

[8]韦利娥,刘永保,万运,等 . CT 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对比 [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6):153-157.

[9]张要宇,王博 . 磁共振灌注成像与 CT 灌注成像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20,18(9):14-16,27.

[10]王华 .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致性比较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1):36-39.

[11]程春红,李鸿波,黄炯 . MRA、3D-ASL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比较 [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5):809-811.

[12]胡明辉 . MR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 [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9):1977-1982.

[13]周远方,韦武鹏,胡瑞光,等 .HRMRI/ASL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颈部动脉斑块性质 / 缺血区动脉灌流状态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J]. 山东医药,2019,59(33):59-61.

[14]刘晖,赵宗波,贾传海,等 .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技术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进展性的研究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7):741-744.

[15]马鹏程,邬刚,刘楠,等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评价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9):1006-1009.

[16]钱晶晶,吴卿杰,陆忠烈,等 . MRI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对 TIA 的诊断价值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0,33(2):98-101.

[17]魏田敏,王超伟,李青,等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21,21(6):598-600.

[18]黄晓琪,陈玲,林阳洋,等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脑梗死功能恢复评估中的应用 [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1):9-13.

内容来源于《医疗装备》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系统

本系统为《医疗装备》唯一投稿平台,以方便作者在线投稿、查询、缴费等;《医疗装备》未授权其他任何单位、个人进行网站建设或收稿、收费等行为!

官方信息

  • 欢迎关注《医疗装备》官方公众号

《医疗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1-2017
ylzbzz.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7008523号-1   网站构建:Blov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