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

德尔格 Evita V300 呼吸机的气路故障维修思路与维护保养

发布时间:2025-06-24 09:22:56      浏览  次

作者:金铭

单位: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6)

〔关键词〕德尔格;Evita;V300;呼吸机;故障维修;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25)07-0109-03

呼吸机作为生命支持和急救类设备,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针对呼吸衰竭、严重肺部疾病患者,呼吸机能够替代其自主呼吸,提供人工持续通气支持,确保患者呼吸功能稳定,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康复 [1]。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导致呼吸机故障率也随之升高。因此,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需重视呼吸机的故障维修与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呼吸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目前,我院共有德尔格呼吸机 72 台,其中Evita V300 呼吸机 44 台。德尔格 Evita V300 呼吸机具有全方位通气模式、良好的通气性能及高阶监测分析工具。本研究以德尔格 Evita V300 呼吸机为例,介绍其通气模式、辅助功能及气路特点,并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3 例常见故障的维修思路,以及呼吸机的维护保养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1  通气模式、辅助功能及气路特点

1.1  通气模式与辅助功能

德尔格 Evita V300 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包括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压力控制通气模式、自主呼吸支持及无创面罩通气等。除全方位通气模式外,Evita V300 呼吸机还具备多项辅助功能,如自动流量功能、自动释放功能和自动增氧功能,可稳定患者的呼气末肺容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提高通气效率,解决人机对抗问题,有助于患者尽早脱机 [3]

1.2  气路特点

呼吸机由电路、气路和控制单元组成。其中,气路是呼吸机实现各种通气模式及辅助功能的核心组件,也是故障易发部分。因此,充分掌握呼吸机的气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有助于提高故障定位和维修效率。Evita V300 呼吸机的气动电路图见图 1,图中 A~G 为呼吸机的 9 个气动装置。

注:A 为气体混合和定量装置,B、C 分别为吸气、呼吸阀装置,D 为 Infinity ID 呼气流量传感器,E 为大气压力传感器,F 为压力测量装置,G 为压力标定装置,H 为顺磁氧传感器,I 为雾化装置;1 为空气源,2 为氧气源,3、4 为中止回阀,5 为空气定量阀,6 为氧气定量阀,7 为混合腔,8 为混合气体定量阀,9 为安全阀,10 为紧急呼气阀,11 为紧急呼吸阀,12 为患者端,13 为呼气比例阀,14 为中止回阀,15 为 Infinity ID 呼气流量传感器,16 为大气压力传感器,17、19 为标定阀,18、20 为压力传感器,21 为顺磁氧传感器,22 为雾化器出口,23 为空气压力调节器,24 为氧气压力调节器,25 为雾化器混合器阀,26 为雾化器切换阀,27 为二氧化碳传感器,28 为新生儿流量传感器(取决于患者类别)

图 1 德尔格 Evita V300 呼吸机气动电路图

如图 1 所示,空气和氧气分别通过中止回阀(防止气体回流)和定量阀后,以特定比例在混合腔中混合,当呼吸机正常运行时,安全阀门关闭,吸气气体经定量阀(控制吸气气体的流量)输出至患者端,当呼吸机遇到掉电等突发情况待机时,安全阀和紧急呼吸阀打开,支持患者自主呼吸。

2  常见故障维修思路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产生“气道压力低”红色报警。

2.1.2  故障分析

呼吸机通过控制单元调节气源压力,气流经呼吸机管路、湿化器和患者接口进入患者肺部。德尔格 V300 呼吸机的 2 个内部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呼吸系统的压力,若检测到的压力低于设定值,会触发“气道压力低”报警。与该故障相关的部件包括呼吸管路、压力传感器、气源及呼气阀等。故障原因可能为:(1)呼吸管路连接松动、密闭不严或存在破损,导致呼吸回路漏气,影响呼吸系统的压力,进而出现该报警;(2)压力传感器故障或存在误差,导致误报警;(3)气源系统供应故障,供气压力不足或连接错误;(4)呼气阀故障。

2.1.3  故障维修

初步检查连接管路,依次检查呼吸机、湿化罐、积水杯、患者气管插管 / 面罩等部位的连接管路是否发生松动。若有松动,可重新连接管路,并观察报警是否消失。若报警仍存在,则继续排查呼吸管路是否存在破损、漏气,可将正常使用呼吸机的管路替换至故障设备,观察故障是否消失。若报警仍存在,则需考虑压力传感器故障或存在误差,进入呼吸机维修模式界面,选择“压力传感器校准”功能,断开患者管路,确保传感器暴露于大气压环境,执行“零点校准”,观察零点误差是否处于±0.5 cmH2O 以内。若压力传感器校准后报警仍存在,则需检查呼吸机与中心供气接口是否牢固连接,使用压力表测量空气源和氧气源输出压力,确保供气压力 > 3 bar。最后,检查呼气阀是否完全插入呼吸机主机,逆时针旋转呼气阀以确保锁紧。

2.2  故障二

2.2.1  故障现象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产生“气道压力高”红色报警。

2.2.2  故障分析

气道压力与气流阻力、患者肺部顺应性及呼吸机送气量相关,任何导致气流阻力增加或肺顺应性降低的因素均可引起气道压力升高。该故障涉及的部件包括患者、呼吸管路、呼气阀等。故障原因可能为:(1)患者气道堵塞或自主呼吸造成的人机对抗,引发气道压力升高;(2)呼吸管路扭结或内部有积水,增加气流阻力,导致压力升高;(3)呼气阀堵塞,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气道压力升高。

2.2.3  故障维修

首先,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若因患者痰液堵塞导致气道压力升高,可采用吸痰清理患者的呼吸分泌物。若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可重新调整呼吸参数或改变呼吸机通气模式,并观察报警是否消失。若确认患者呼吸道通畅,则需检查呼吸管路是否存在扭曲、打折、积水等情况,并重新整理管路。若呼吸管路内有积水,可拆下管路,倾倒其中的冷凝水,并将其置于通风处晾干,消毒后再使用。注意,安装至呼吸湿化器上的管路需略低于患者头部,以避免积水的产生。若以上原因均排除,则考虑呼气阀堵塞问题。拆卸呼气阀,检查呼气阀膜片是否有污物并清洗膜片,干燥后重新安装膜片和呼气阀,观察报警是否消失。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产生“MV 过高”红色报警。

2.3.2  故障分析

MV,即 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表示分钟通气量。德尔格 V300 呼吸机使用电热丝式的 Infinity ID 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的潮气量(通过对吸气和呼吸的气体流量计分得出)和呼吸频率,进一步计算得到 MV。呼吸机根据设定的模式 / 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压力支持等)控制通气,若参数设置不当(如潮气量设置 >10 ~ 12 ml/kg 或呼吸频率 > 20 次 /min),可能导致患者单次实际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通气次数增加,超过 MV 设定值,触发“MV 过高”报警。此外,若流量传感器故障(如流量传感器电热丝断裂或有分泌物附着而污染)或校准错误(如校准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等异常,影响传感器灵敏度),也可能导致潮气量测量不准确,引发“MV 过高”报警。

2.3.3  故障维修

首先,检查患者情况和通气设置,必要时更改相应参数。若确认呼吸模式和参数设置无误,则需检查流量传感器中是否有冷凝水。打开呼吸机前端翻门,向左侧移动后于插座上拔出 Infinity ID 流量传感器(图 2)。检查流量传感器的加热导丝上是否存在冷凝水,并清空呼气阀连接的积水杯,将流量传感器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后再使用。若经过以上处理后,故障仍存在,则考虑流量传感器故障,可更换流量传感器并重新定标,观察报警是否消失。若报警仍存在,考虑流量传感器缆线故障。出现该故障时需停机断电,确保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取下流量传感器,顺时针旋转呼气阀,从底座上取下呼气阀后,拆卸呼吸机主机外壳,拔出旧流量传感器缆线(连接在主板和传感器端),更换新缆线,并重新安装部件,开机自检校准流量传感器并进行通气测试,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图 2 Evita V300 流量传感器拆卸示意图

3  日常维护

医疗器械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是降低设备使用风险和隐患、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医院应注重呼吸机维护保养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主要分为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和三级维护 [4],分别由临床使用科室、医学工程部、厂家三方协同完成,从而达到保障呼吸机稳定高效运行的目的。

3.1  一级维护

一级维护为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外部的保养,如执行呼吸回路的检查、外观检查、呼吸管路检查、定期清洁擦拭、相关零部件的灭菌 / 消毒等 [5],具体由设备使用人员负责。清洁管理中,操作者在提高靠近患者端呼吸机零部件消毒频率的同时不应损伤设备。呼吸机外壳、车架、支撑臂应使用弱碱性清洁剂浸泡过的湿布擦拭后用干燥毛巾擦干;流量传感器应使用医用乙醇浸泡10 ~ 15 min 后用清水冲洗,并于空气中晾干至少30 min,检查流量传感器无损坏或污渍残留后方可使用 [6];吸气安全阀、呼气阀组件及可重复使用的管路应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呼吸机外壳、车架、支撑臂的擦拭频率一般为 1 次 / d,呼吸机管路、流量传感器和呼气阀等组件的消毒灭菌频率为每例患者 1 次。

3.2  二级维护

二级维护的目的主要是消除设备隐患、保证设备功能正常。如检查系统自检状态,利用质控设备检测呼吸机的重要参数是否产生较大偏离,报警功能测试有无不规范使用或报警被过滤等,进而判断设备功能是否正常。二级维护由医学工程部分管工程师负责,维护频率为每 3 个月 1 次。

3.3  三级维护

三级维护的目的主要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维修周期,节约维修费用,由厂家工程师和医学工程部分管工程师联合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对易损部件(如呼气阀膜片、周围空气过滤器等)及保养套件等进行更换,利用专用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对检查结果不达标的部分进行预防性维修等。三级维护频率一般为 1 次 / 年。

4  小结

呼吸机作为高风险医疗设备,其运行状态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医学工程部人员应充分掌握呼吸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使用操作,定期落实预防性维护保养和设备自检。针对突发情况,应结合呼吸机的气路结构、通气模式等特点及维修模式,快速诊断故障原因。维护保养过程中应及时更换易损易耗部件,保障呼吸机安全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祀帅 . 呼吸机校准常见问题分析排查 [J]. 工业计量,2024,34(S1):118-120.

[2]吴朝霞,蔡饶兴 . 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探讨及结果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2022(1):183-184.

[3]HÖRMANN C, BAUM M, PUTENSEN C, et 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A new mode of ventilatory support[J]. Eur Anaesthesiol, 1994, 11(1): 37-42.

[4]李凯,岳昕,宋强,等 . 呼吸机三级预防性维护保养方案探讨与实践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0):151-154,169.

[5]杨标 . 德尔格 VN500 呼吸机常见故障维修与维护保养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17):173-176.

[6]冯美燕,张文亮,庞君晖 . 德尔格 V500 呼吸机的清洁保养及常见故障维修 [J]. 医疗装备,2023,36(21):99-100.

内容来源于《医疗装备》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系统

本系统为《医疗装备》唯一投稿平台,以方便作者在线投稿、查询、缴费等;《医疗装备》未授权其他任何单位、个人进行网站建设或收稿、收费等行为!

官方信息

  • 欢迎关注《医疗装备》官方公众号

《医疗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1-2017
ylzbzz.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7008523号-1   网站构建:Blovemedia